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扎根陇原七十载 立德树人育英才

1511 次浏览 校园快讯 · 发布

扎根陇原七十载 立德树人育英才

——写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校70周年之际
“牧风云,风云激荡,初心根植西北,君子当自强。”这是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歌《飞扬》的第一句歌词,也是学院建校70年来扎根陇原潜心办学的真实写照。
9月10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迎来70周年校庆。从1952年到2022年,学院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使命,践行“自强、明德、尚能、笃行”校训,扎根陇原,以农立心,薪火相传,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培养了10万余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今,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先后被授予“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正所谓天道酬勤。这背后,是一代代牧工学院人“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农业职业教育为使命”的辛勤耕耘。
七十载砥砺耕耘硕果累累,七十载春华秋实桃李满园。风华正茂的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正在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牢记使命坚守教育初心

武威,古称凉州,地处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黄羊镇位于武威市凉州区东南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便坐落于此。

七秩耕耘,初心如磐。新中国成立不久,百业待举、百事待兴,国家对于技术技能人才提出迫切需求。1952年,西北畜牧兽医技术学校在陕西西安建校,1958年搬迁至甘肃武威黄羊镇,更名为甘肃省畜牧学校。同年,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在此创建。2004年6月,这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奠定了学院发展的坚实基础。目前,学院占地2200亩。其中,校园800亩,实习农牧场1400亩。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亿多元。图书馆藏书50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
办学至今,学院始终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之路。经过探索实践,学院现设畜牧科技学院、兽医科技学院、宠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机与汽车学院、智能与信息学院、经贸与人文学院8个二级学院,开设畜牧兽医(宠物)、食品药品、葡萄与葡萄酒、机械与电子、农机与汽车等9大专业类群51个专业。

学院农业机械实训中心

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高校党建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好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学院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牢固树立“大党建”工作理念,全面实施“党建领航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师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近年来,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三风’建设年”“作风建设年”“精准监督年”等活动,开展不担当、慢作为专项整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文风会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办学环境,专项整治履职尽责不到位等方面问题,使党员干部党性觉悟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纠正“四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审计,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断得到加强。
同时,学院建立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下辖10个党总支、26个党支部,实现党组织全覆盖。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方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的培养和考察。实施“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学院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先后创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新时代甘肃省高等院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有12个党组织被省委教育工委、武威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树立“大思政”工作理念,构建“以思政课程为主导、素质教育为核心、平台建设为抓手、文化熏陶为支撑、队伍建设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思政工作格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将“三全育人”工作纳入学院发展总体规划,融入教育教学和办学治校全过程。学院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渠道作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和安全工作会议,届次化开展思政课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扎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同心同向、同频共振工作合力。学院被省委评为“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学院运动场
学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校、院、班三级联动,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推进的育人体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关心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构建第一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学生主体作用和学校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以教促学、以教促管、教管结合”工作思路,“教务处抓第一课堂,校团委抓第二课堂,学工部抓日常管理”工作模式。制定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181”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即1个规划、8项育人工程和1个考核办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实现了设计项目化、实施课程化、管理科学化、素质认证化的实践育人效果。
经过多年的坚持、传承与创新,学院逐步建立了“三全育人”体制机制,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运行机制、内容形式、组织管理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进行全面设计和规划,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和理论研究进行创新和探索,成为提出“三全育人”理念、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较早的高职院校之一。学院《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创新与实践》项目,获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力,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

一直以来,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办学理念,强化内涵建设,大力推进“1+6”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和“1121”教学改革计划,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了一批优质教育教学成果。学院主持完成国家级教学标准3项,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建成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专业2个,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6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厅级奖9项;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10门、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甘肃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19个专业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

全力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推动学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尤为关键。

近年来,学院大力兴师引智,以“德技并修,名师引领,育训结合”为工作思路,抓牢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培养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协同创新团队、专业带头人为抓手,大力实施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专业带头人选拔计划、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划和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等,建立和完善国家培训、省级培训、企业实践锻炼、校本研修四级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专业技术队伍。

学院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建立校、省、国三级竞赛机制,积极引导教师提高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持续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培育高水平教师教学团队,着力打造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教学设计优、教学效果好、教学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至今学院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以促进“能说会做”“双师型”教师成长。学院严格落实实践锻炼、师德师风培训、“1+X”制度试点师资培训、思想政治培训、新入职教师资格培训等制度,助力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每年培训教师达2000人次。着力打造20多个企业实践基地,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有“双师型”教师201人。
多年来,学院秉承“严谨朴实、守正出新”教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其中,有李和国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巩立超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李学钊中兽药开发与应用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吴孝杰宠物美容与护理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学院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以研讨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名师讲职教”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带头、示范、辐射作用。

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大力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互利共赢”原则,牵头组建甘肃省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甘肃省现代食品职业教育集团,加入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等职教联盟,推进行业领域内高校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共同发展。成立中厦海运产业学院、生物科技产业学院、隆慕宠物产业学院和大北农创业学院、东风商用车创业学院、新希望六和创业学院等混合所有制学院。校企强强联合,大力开展“双零培养”“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和“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形成共建共享、持续稳定的合作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项目学校的交流合作,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先后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交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学生定期访学机制,设立访学专项基金,实施“大学生访学计划”。至今已选派40名优秀大学生赴省外国家“双高”院校学习交流。
近年来,学院着力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甘肃省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学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建成了现代农牧科技园、实习牧场、实习工厂、动物医院、宠物医院等10个产教融合中心;参与共建甘肃省职业院校畜禽生态养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威市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研发中心等11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了启禾创客园、汽车实训服务中心、华厦邦农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宠物生活馆等20个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同时,学院还常年开展畜禽养殖、动物疾病诊疗、农机维修等技术服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动物防疫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繁殖员、汽车驾驶员等技术技能培训,年培训达6000余人次。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需求与日俱增。

近年来,学院大力实施“1+6”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制定了《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方案》,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学院。先后建成2200余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路演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支持30多个创新创业团队入驻,为100多个团队提供服务;涌现出“华厦邦农”OTO服务平台、“农机到家”农机—农技服务站微信平台、“康乐森”生态鸡养殖与推广等优秀团队,参与的学生达5500多人次;积极落实“一学院一实体”运营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实践育人功能,累计有200多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师资培训,8000多名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营;先后开发了基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3门,获批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3个,完成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5项。2016年至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11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级77项、校级10项,获得专项经费50万元;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立项11项,获得专项经费231万元;师生获得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余项,发表国家级和省级论文60余篇,有44名同学成功创业。

书写好乡村振兴新答卷

甘肃曾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党建帮扶、教育帮扶、产业帮扶、科技帮扶、消费帮扶等举措,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红石村、打柴沟镇下河东村,环县车道镇樱桃掌村、代掌村及民勤县东湖镇阳和村、调元村展开帮扶。学院立足帮扶点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六项主要任务”和“三大工程”,遵循“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协调发展”工作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在天祝县松山镇红石村和打柴沟镇下河东村,学院先后选派5名干部驻村帮扶,开展劳动技能、创业技能、养殖技术等方面培训,累计培训800余人次;投入资金18万余元援建语音室,捐赠办公设备、图书、鸡苗、种羊等,并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服务活动20余场次。在环县车道镇樱桃掌村和代掌村,学院先后选派14名干部驻村帮扶,72名帮扶责任人与2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累计投入220余万元,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技术技能水平,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了着眼长远,变“输血”为“造血”,学院先后录取环县籍学生139人,全部免除学费、住宿费,共计174.72万元;面向全省扩招专项录取学生5800余人,减免学费6300余万元。
2021年,学院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既是一份肯定也是一份责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2021年8月,学院继续帮扶民勤县东湖镇阳和村及调元村,制定了《校地融合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建立“肉羊产业专家院”,制定了《肉羊产业专家院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肉羊产业技术推广中心和肉羊引种与繁育服务团队、肉羊营养与饲料服务团队、肉羊生产与管理服务团队、肉羊疾病与防治服务团队,通过科技示范、人才培训、技术集成研究等方式,为帮扶村及周边地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推动肉羊养殖规模化、技术化、产业化。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砥砺前行。站在新的起点上,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根陇原,坚守初心,秉承优良传统,遵循教育规律,发扬“团结、勤勉、求实、拓新”精神,朝着“立足甘肃、面向全国,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职业高等学校”目标昂首前行,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